長沙縣別稱“星沙”,自古為“三湘首善”,隸屬于湖南省省會長沙市,在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中,長沙縣列第13位。
長沙縣位于湖南省東部,處于長株潭“兩型社會”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(qū)的核心地帶,是省會長沙市東部的近郊縣,西南臨湘江,瀏陽河和撈刀河貫穿全縣,東接瀏陽市,西連長沙市城區(qū),南抵株洲市市區(qū)、湘潭市市區(qū),北達岳陽市。全縣總面積1756平方千米,總人口89.75萬人(2015年)。截至2015年11月,長沙縣下轄13鎮(zhèn)5街道。
長沙縣有眾多名勝古跡,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黃興故居,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開慧故居、徐特立故居等。2014年,長沙縣GDP達到1100億元,人均GDP達到9.8萬元。
行政區(qū)劃
至2015年11月,長沙縣轄春華、江背、青山鋪、開慧、金井、黃興、黃花、果園、福臨、北山、安沙、路口、高橋13個鎮(zhèn),泉塘、湘龍、星沙、榔梨、長龍5個街道。
人口
2008年至2011年,長沙縣總人口分別為758515人、781972人、788566人、803861人,四年新增人口38956人。總人口中:農業(yè)人口69.1萬人、69.36萬人、69.16萬人、69.7萬人,非農業(yè)人口84500人、88413人、96937人,107363人;男性人口39.38萬人、39.5萬人、39.83萬人、40.5萬人,女性人口38.2萬人、38.63萬人、38.9萬人、39.8萬人;男女比例為103.09:100、102.45:100、102.21:100、101.7:100。人口出生率分別為9.9‰、11.7‰、13.8‰、14.2‰。
經濟
2010年,長沙縣全年實現(xiàn)地區(qū)生產總值630億元,增長17.9%,自2004年以來連續(xù)7年保持17%以上的增速。增速排名九區(qū)縣(市)第一,分別高于全國、全省、全市7.6、3.4、2.4個百分點。其中第一產業(yè)增加值42.2億元,增長3.3%,第二產業(yè)增加值446.9億元,增長21.4%,第三產業(yè)增加值140.9億元,增長11.7%。全年經濟呈不規(guī)則“V”字走勢。三次產業(yè)結構由上年的7.7:68.5:23.8調整為6.7:70.9:22.4。一、三產業(yè)分別下降1、1.4個百分點,二產業(yè)提高2.4個百分點,三次產業(yè)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.1%、82.3%、16.6%,分別拉動GDP增長0.2、14.7、3個百分點。2011-2015年,長沙縣財政總收入分別完成120.6億元、150.38億元、180.01億元、207.22億元、202億元(剔除區(qū)劃調整數(shù)),累計完成860.21億元。
教育
截至2016年10月,年長沙縣共有各類公辦學校175所,其中普高7所、縣職專1所、鄉(xiāng)鎮(zhèn)職校4所、初中27所、小學135所、特殊教育學校1所。有國家、省、市示范性學校19所,縣級示范性、規(guī)范化學校71所,省、市級現(xiàn)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49所。全縣公辦教師5713人、在校中小學生110943人、幼兒園257所、在園幼兒33528人;共有全日制民辦學校8所、學生7227人。
名勝古跡
長沙縣有眾多名勝古跡,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黃興故居,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開慧故居、徐特立故居等。境內還有鹿芝嶺新石器遺址、南托大塘遺址、棠坡清代民居遺址、腰塘遺址、團里山遺址、月亮山遺址等遺址。